金融合作是金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砖国家加强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通过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表示,同意促进金砖国家本币债券市场发展,致力于共同设立金砖国家本币债券基金,作为维护金砖国家融资资本可持续性的一种手段,通过吸引更多外国私人部门参与,促进各国国内和区域债券市场发展并加强金砖国家财政韧性。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研究员刘东民表示,金砖国家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银行体系(如中国与俄罗斯)和外币融资(如印度和巴西),其本币债券市场均不够发达。如果通过大力发展本币债券市场,增强各国本币债券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将在较大程度上扭转金砖经济体在融资上对银行业或者外币融资的过度依赖,以及在对外金融投资上对美元资产的过度依赖。推动本币债券市场发展,增强金砖国家本币投融资业务,进一步推动货币互换和本币直接交易,都是推进金砖国家货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步骤。
扩大本币使用
“本币债券市场是降低金融风险、促进长期资本形成的主要场所。作为基础性市场,债券市场可以在筹资和投资两方面发挥对外开放的渠道优势。而目前,从债券市场的产品结构和投资者结构来看,金砖国家本币债券市场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刘东民表示。
刘东民强调,从推动本币国际化的角度来看,金砖国家发展本币债券市场的价值更为显著。只有当金砖国家的本币债券市场获得巨大发展之后,其货币才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币债券市场发展是金砖国家实现货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外,《厦门宣言》表示,同意在符合各国央行法律授权的前提下,通过货币互换、本币结算、本币直接投资等适当方式,就加强货币合作保持密切沟通,并探索更多货币合作方式。
对于如何促进金砖国家本币使用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建议,一是要更多地发展金砖国家外汇市场上本币对本币的交易,目前中国外汇市场已开展人民币对卢布的交易,期望在其他金砖国家也能将本币间的相互交易纳入当地外汇市场;二是要积极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各国在会计准则认证、评级机构合作等方面的协调;三是要加快推动金砖国家间已签订的本币互换协议的落实,有效服务于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四是要进一步扩大金砖国家间的合作和开放,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和监管机制建设。
吸引社会资本
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过去10年,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金砖国家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更新速度加快,所需融资缺口面临着挑战。
“我们在海外项目的投资贷款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海外银行的支持,开展绿色金融的银行不多,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工行有小规模尝试,新能源发展目前依旧主要靠政策性银行。”参加本次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的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与其说是融资难,不如说融资贵这个问题更凸显,降低融资成本是企业更迫切需要得到的支持。钱晶表示,如果能够利用诸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作为平台,引入更多社会资本,企业在国内、“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金砖+”国家的投资贸易中将得到更大的支持。
事实上,金砖国家已通过建立监管和制度框架以及提供融资支持等方式,成功推广运用了PPP模式。例如在巴西,当地政府于2014年修订了《PPP法案》,规定各级政府应将其净财政收入的5%用于投资PPP项目。
目前来看,PPP模式在金砖各国已取得显著进展,但金砖国家间缺乏合作机制和有效交流机制。围绕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的主题,并满足各国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需求,金砖各国就PPP项目合作达成共识,并同意设立临时工作组。
据悉,工作组将就各种合作方式进行技术层面讨论,包括利用多边开发银行(MDB)国别经验方面的资源,探讨设立PPP项目准备基金以及其他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方案,从而支持金砖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