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中美智库合作尝试创新经济发展考核体系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重要目标。近年来,许多国家和机构开发了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系统,但始终缺少一套可被广泛应用的简约测评体系。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并为此作出独特贡献。12月19日,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首次在京发布。该项研究成果是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历时近3年联合完成的。在国际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结合中国国情,初建了一套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CSDIS),尝试创新经济发展考量体系,以弥补GDP指标的缺陷和不足,以加快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世界各国都开始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质量,GDP用于衡量经济质量状况的合理性逐渐受到质疑。总结起来,将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指标,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未能包含所有的经济活动及其产出、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不能全面衡量社会福利水平以及未考虑资源损耗和环境变化。目前,可持续性指标未得到普遍认可,最主要的是可持续性本身的定义模棱两可,尽管人们大多使用该词来表示对环境的输入及影响,但是可持续性也包括各种社会、经济和治理因素。由于可持续性指标定义广泛,决策者在确定如何衡量、管理及提高可持续性表现时会面临诸多困难。现有的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无法完全反映可持续性的所有方面,不够简约且无法获得广泛共识。因此需要一套标准化且成熟的可持续性指标及监管框架来衡量这些指标,以跟踪、衡量及报告可持续性发展及经济转型的过程。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联合发布的这套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系统中,经济发展占30%的权重,包括稳定的经济增长、优化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三个二级指标;社会民生占25%的权重,包括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均等程度等四个二级指标;资源环境占20%的权重,包括国土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多样性四个二级指标;消耗排放占15%,包括土地水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温室气体排放等四个二级指标;剩下的10%权重是治理保护,包括治理投入、废水利用率、固体废物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垃圾处理、废气处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七个二级指标。

中方课题组负责人表示,新建一套能被社会普遍认可的指标体系是件很难的事。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开展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等指标体系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美方课题组代表表示,该研究成果是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并为此作出独特贡献,应支持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美方课题组积极向合作方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并推荐了世界若干知名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样本。

依据这套测评系统,课题组还向社会发布了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和70个大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排名情况,同时也进行了国际城市案例比较。中国可持续发展测评系统的构建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有利于对全国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估。同时,也对各省市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双方课题组以及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统计局、国际机构等相关专家学者认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深刻认识到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设计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测评系统,尝试对中国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表现进行初步测评,这项研究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