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负利率债券规模缩水 全球债市趋向正常化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加快推动全球货币政策回调,早先由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债市“奇葩”现象出现改观。彭博新闻社报道称,在2018年的前8个交易日中,收益率低于零的负利率债券市场规模缩水约1万亿至7.3万亿美元,为去年7月以来最低值。分析人士表示,这显示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上升,全球债券市场也正在不断朝着正常化迈进。

上一轮金融危机以来,受困于全球经济疲弱复苏,全球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兴盛,这导致国际金融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负利率债券便是其一。在短短数年间,从纵向来看,负利率债券由短期债券逐渐蔓延至中长期债券市场;从横向来看,负利率债券也出现了由国债向企业债等私人领域渗透的迹象。2016年9月6日,德国大型跨国日用品企业汉高集团和法国制药商赛诺菲以-0.05%的年息率发行了债券。其中,汉高集团发行的是5亿欧元的两年期债券,赛诺菲发行的是10亿欧元的3年期债券。这被不少市场人士惊呼为债市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由非金融企业且没有政府背景支持的企业发行负利率债券;这意味着即便缺乏政府“背书”,企业也能完全凭借自己的信用来借钱且赚取利息实现“钱生钱”。

从传统经济学来看,这样的投资理念简直是不可思议。通俗来说,负利率债券意味着投资者借钱还要倒贴利息。投资者把钱借给国家或者个人使用,在约定的数年之后,国家或者个人不用付出任何成本,但投资人却只能拿到比数年前借出款项更少的钱。法国农业信贷策略师乔纳森曾点评说,从理论上说,当债券收益率跌至负值,只有傻瓜才会去买这些债券。但数年间负利率债券却大有市场,这看似荒唐的现象还是颇有缘由的。

最为主要的缘由便是多家央行推行的负利率政策。出于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全球负利率“俱乐部”快速扩容至欧元区、瑞典、丹麦、瑞士、日本等多个经济体,而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欧洲央行。被称为“超级马里奥”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2014年6月推出了欧洲央行史无前例的负利率政策,并分别在2014年9月、2015年12月以及2017年3月降息,推动欧洲央行步入负利率的“深水区”。

伴随欧洲央行不断调降负利率,欧洲债市中超低利率以及负利率债券日益泛滥。在负利率债券鼎盛时期,超过四分之一的欧元区投资级别公司债券收益率已经跌入负值领域,而国债领域中的负利率现象更是数不胜数,短期和中长期国债相继“沦陷”。例如,自2014年8月以来,德国1年期国债利率就一直呈现负利率;随后,德国10年期国债利率也首次跌破零。

但自去年以来,从欧洲到美洲再到日本,全球债市收益率开始显著拉升。其中,2016年6月,两年期美债收益率不到0.5%;但目前,该数据已经上升1.97%,接近2008年10月21日以来的最高点。美国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10个月来首度升破2.5%,接近美国大选后交易区间的高位;即便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负利率政策仍然存在,日本和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早已从过去的负值坚挺地升至正值领域。

经济学家表示,全球负利率债券缩水以及其他国债收益率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各大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如若2018年全球货币政策回调持续,全球债市或将更趋危机前的正常状态。迄今,美联储已经5次加息,并决定从2017年10月开始正式启动缩表,市场广泛预计美联储在2018年将继续加息和缩表“双管齐下”。在英国央行于去年开启10年来首次加息之后,全球四大央行仅存的“鸽”派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在上周不约而同地触动市场神经的偏“鹰”信号。欧洲央行12月会议纪要显示,政策制定者正考虑在2018年初的几个月里进行一次强硬的沟通;同一周,日本央行也在一次资产购买行动中削减了较长期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