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报告认为:“新转型”将重塑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也将是全局性、历史性的,其影响具有世界意义。如何认识中国经济转型的世界影响,特别是正确认识消费增长、服务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和经济绿色化等方面“新转型”对世界经济带来的“正溢出效应”,对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2月2日,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由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主笔撰写的报告——“全球变局与中国智慧: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报告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世界的影响。报告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重要性不仅还在提升,而且随着消费和进口的高速增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市场”。未来中国经济将呈现绿色化、智能化、集成共享的全新形态。“新转型”也将重塑中国人的日常工作生活,重塑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报告提出,2018年,中国的消费总额有望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这将是继2010年中国制造业超过美国后的又一重要标志性事件。实际上,中国仍是“世界工厂”,并且其重要性还在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价值链的升级也在高速推进中。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和进口的高速增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市场”。报告称,从国内看,伴随经济增长动力的结构性变化,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显现;同时,“主力”消费者及其偏好、“主流”消费渠道和模式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从国际看,中国进口高速增长, 有力地带动了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显然, 中国的消费转型不仅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消费者”将成为“中国工人” 之后世界经济中的又一个决定性力量。

关于服务业发展,报告称,中国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明显偏低,这与中国经济自身的特点有关,也与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定位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一轮服务转型已经启动。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41.8%跃升至2009年的43.4%,之后3年该比例保持基本稳定;自2012年以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于2015年首次过半,2016年达到51.6%,超过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长期的服务转型实际上才刚刚开始,服务转型意味着中国经济和社会从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转变,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亚于工业化。

中国近年来出现了巨额的服务贸易逆差。报告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服务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升并未在国际贸易上反映出来,有效的“再平衡”需要清晰“再认识”。实际上,巨额服务贸易逆差绝大部分来自居民出境旅游和境外消费,而国内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国际财富效应”影响不容低估。在国际收支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有效的政策应对显然是必要的。

对于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报告称,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换道超车”的范例。2013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交易额达2480亿美元,超过Amazon和eBay的总和;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渗透率达到10%,超过美国;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为8.5万亿美元,达到美国的70倍;2017年,蚂蚁金服的余额宝超越摩根大通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国际来看,相关领域的中国技术、资本和商业模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出去”,中国的数字经济巨头均已在海外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投资和布局。

绿色转型是中国经济整体从高消耗、高污染、高环境社会代价到低消耗、低污染、环境社会友好的转变。绿色转型中所蕴含的研发、技术、投资和产业机遇也是世界性的,代表了新的增长极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而中国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的积极姿态势必推动相关领域的投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将持续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报告称,消费、服务、数字化与绿色4个方面的转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中国经济的未来取决于如何以“新转型”推动“新增长”。“大分化”将在高效率、高附加值、价值链高端、具有可持续性的“新经济”与低效率、低附加值、价值链低端、环境社会代价大的“旧经济”两者之间发生,其影响也将是跨越国界的。对产业政策和金融服务而言,应强调对“新经济”做加法、对“旧经济”做减法,以寻求中国经济更高效、更具国际竞争力和更有发展后劲的“新均衡”。必须对经济各方面的“新转型”予以长远通盘考虑,也有必要考虑建立跨部门间的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