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德勤发布报告展望全球金融监管十大主题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2月8日,全球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发布《2018年金融服务监管展望》报告。报告具体分析了2018年全球金融监管的十大主题,包括应对全球监管差异的潜在可能、提升行业文化与规范的持续压力——尤其是个体问责、行业准则以及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等。创新、数据管理、数字化变革以及网络复原能力亦是亚太地区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未来,监管机构对气候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相关机遇和风险的关注将逐渐增加。

具体而言,这十大主题包括:第一,应对差异和不确定性。报告认为,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不断出现“政策疲劳”以及摒弃全球统一政策制定方式的政治趋势,这导致人们对全球认可的金融监管标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质疑。尽管不确定因素仍将存在,德勤预测监管整合的步伐将会放缓,不会出现全面的逆转;金融监管将以监管为重,而非新规章的制定。

第二,管理实施的漫长道路。报告认为,虽然全球监管改革的大部分重要内容已经敲定,并且新国际规章的制定可能会放缓,但亚太地区企业的监管实施工作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恢复与处置规划、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以及近期针对《巴塞尔协议III》框架的修订等方面的挑战将尤为艰巨。

第三,了解国外监管的延伸度。报告显示,即使全球标准制定和监管协调进程放缓,鉴于金融体系的国际一体化性质,重要经济体制定的规则也会产生超越国界的影响。例如,亚太地区许多企业一直在努力了解《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法规》(MiFID II)将如何适用于自身。

第四,加强个体问责。报告显示,亚太地区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以加强个体问责。这些措施需要融入到企业治理框架之中。增强个体问责和行为责任(特别针对高管人员)是全球趋势的一部分。

第五,日益重视行业规范和专业水平。报告认为,金融服务业内部文化的改革一直是亚太地区监管机构的重点工作,将在2018年持续推进。除监管措施之外,监管机构还鼓励采取“公开谴责”等“软法”形式,以促进行业“自愿”遵守行业规范,推动行业专业水平的提升。

第六,建立客户化业务。报告指出,许多监管机构认为,将客户成果放在首位是改善金融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和行为的核心所在。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其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关注的焦点。监管机构也开始要求企业在提高金融素养方面发挥作用。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仍保持警醒,不断加强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客户尽职调查方面的监管力度。

第七,了解数据。报告指出,在2018年,了解数据与了解客户同等重要。监管机构将继续推动金融服务行业提升风险数据能力,希望行业在数据方面更加开放和透明。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不断向企业施压,要求企业制定并实施强有力的数据保护和隐私方案。

第八,应对科技金融的影响。报告显示,利用金融服务创新所带来的机遇并管理相关风险一直是最近几年监管的重点之一。这一重点在2018年不会改变。监管讨论的焦点正转向科技金融技术和金融服务电商巨头(“科技金融公司”)的影响力。何时将科技金融纳入监管职权范围、了解并管理审慎风险和消费者风险以及防止市场滥用等方面将成为监管机构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第九,构建网络恢复体系。报告指出,监管机构对金融体系网络危机事件处理能力表示担忧。2018年,监管机构将持续重点关注各企业内部的网络恢复能力,但将更为侧重金融体系整体的恢复能力。

第十,评估人口老龄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报告指出,监管机构的注意力已转向两个日渐迫近的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和气候变化。起初,这似乎并不是金融服务监管机构通常需要应对的问题。然而,随着金融服务机构在人口老龄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不断面临风险和机遇,2018年以后,监管机构在监管方法和工作计划中对这些问题的考虑将逐渐增多。

德勤监管策略中心全球及亚太地区负责人凯文·尼克松(Kevin Nixon)表示:“在经过了长达十年时间密集的后危机规则制定过程以后,全球范围内早已滋生出一种‘政策疲劳’情绪。《巴塞尔协议III》改革内容最终达成一致的困难重重以及国际性监管机制本地实施时间轴的不断推后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贯彻实施的道路仍然十分漫长,企业未来将要承受更高强度监管措施所带来的压力。此外,金融服务行业风险不断演变,将导致监管关注重点的转移和变化。这在监管机构针对企业行为、变革及创新方面高强度的监管活动中将尤为明显。”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风险与监管领导合伙人托尼·伍德(Tony Wood)指出,与亚太地区的同行一样,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监管机构也在调整自身定位,努力创造更利于推动金融服务行业数字化创新的监管框架和政策环境。与此同时,中国领先的科技和电商企业已主动出击,大举进军金融服务领域。他表示:“这种发展趋势对现有金融机构而言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他们亟须着力提升自身员工技术能力,进一步开发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同时将利用数字化数据获取洞见和打造风险数据分析的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