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规模扩大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中非合作多年来成效显著,共为非洲带来了数百万计的工作和就业机会,为中非关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与中国企业积极走入非洲以及广大华商在非洲的经营建设分不开。日前,由人才研究领域领先的全球化智库(CCG)组织编写的《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指出,华商融入并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非洲华商尤为中非关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数据显示,2016年末,中国企业在非洲设立的境外企业有3254家,占设立的所有境外企业数的8.8%,主要分布在赞比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坦桑尼亚、肯尼亚、加纳、安哥拉和乌干达等。2016年末,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金额合计398.77亿美元。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存量超过了1000亿美元,几乎遍布非洲每一个国家。2017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是31亿美元,是2003年的将近40倍。除了国有企业以外,民营企业对非投资也快速增长,逐渐成为对非投资的重要力量。例如,华坚集团2015年开始建设埃塞俄比亚—中国华坚国际轻工业城,计划总投资20亿美元,2020年建成。轻工业城建成后,将成为埃塞俄比亚轻工业发展的新焦点,预计每年可创汇20亿美元,提供3万至5万多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将带动中国轻工业企业“走出去”,在非洲集群发展。

据南非侨社大致统计,目前在南非的华侨华人已达20万人,其中,福建人就达10万,而福清市人所占比例最多,约为7万人。他们以商业贸易、服装鞋帽生产与销售以及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也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业。如祖籍连江的李新铸,自20世纪90年代在南非经营超市,相继开办近20家连锁店,进而创办贸易、制鞋、钻石加工等多家公司,已成为南非著名的华人企业家。在被南非所环绕的莱索托,福清籍的陈克辉、方则基、何青三人也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此创业。而在独立不久的纳米比亚,闽商黄松根也是很早进入,2002年将重心由商品批发转为房地产开发,在首都投资建造了集仓储、商业、住房为一体的批发中心,并在纳米比亚北部建成两座大型商贸城。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也有约1万华人生活,且绝大多数为商人。其中,侨领姚少青成就不俗,他不仅兴办实业,还资助当地政府改善环境和扶贫,2012年,在坦桑尼亚成立了工业园区。

近年来,温商频频出现在非洲国家,一方面开创了木材、矿产、石油等国内急需资源的供应市场;另一方面也开辟了潜力巨大的非洲消费品市场。随着欧洲温商的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也由于欧洲遭遇多次经济危机的影响,在欧洲的温商开始向非洲“二次移民”,包括非洲在内的许多地方已成为温商全球网络新的节点。第一家在非洲的“中国商城”由温州人吴建海1999年底在喀麦隆独资建立。2004年,南部非洲浙江商会会长、南非胡氏国际贸易集团董事长胡李明在“黄金之都”约翰内斯堡筹建了第二座“中国温州商城”。温州企业投资非洲是从2002年开始,当年1至9月,温州企业对非洲的出口贸易额为1.8亿美元,同比增长80%以上,进口额近3000万美元。随后,温州资本开始大量进入非洲。

CCG主任王辉耀表示,华商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力量,拥有中国文化的根基,具有世界的眼光,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中国改革开放引资、聚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非洲是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些适用的发展经验可以供非洲国家借鉴,中非之间也有很多互补性。随着华侨华人经济成为非洲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华商将为中非合作发挥更大的潜力。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