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在2018年迎来复苏,然而,伴随着贸易争端紧张局势的不断发酵以及此起彼伏的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正面临着多重不确定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以美联储、欧洲央行以及英国央行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央行,其货币政策仍然维持分化状态,各国面临的不确定性各异,这也导致了在制定具体的货币路径时,各主要央行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差异与分歧由此产生。
总体而言,美联储、欧洲央行以及英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路径时,均以本国经济数据指标与前景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其中,通胀率的表现更是影响市场判断和货币政策路径的关键。美联储先人一步迈上货币紧缩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稳步向好的通胀表现。
对美联储而言,9月实施今年年内第三次加息的概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而市场对于美联储12月进行第四次加息的预期更是在不断升温。当前美国通胀率处于稳健上升的状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今年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已经表示,当前通胀率已经出现上涨,接近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水平,并且这种强劲的表现将会持续下去。
与此同时,近期一系列相关数据的表现均印证了通胀率稳步上行的趋势。数据显示,7月美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同比已达2%,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4%。此外,8月非农数据显示,8月平均时薪同比上升2.9%,高于前值2.7%,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胀上行的压力。
尽管美国8月最终需求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环比下降0.1%,并且美国8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增速不及预期,但这并不影响美国通胀率的上升趋势,也不会对美联储渐进加息的货币政策路径产生根本性影响。这也就意味着,美联储或将继续坚定地走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道路上。
相比之下,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正面临着更为紧迫的不确定性,导致其货币政策相对谨慎。欧洲央行在9月13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维持三大利率不变,并且保持了在今年年底结束购债计划以及至少在2019年夏天结束前保持利率不变的表态。尽管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预计潜在通胀率将在中期逐步上升,相关不确定性正在消退,但欧洲央行依然将今明两年的GDP增速预期分别下调至2%和1.8%,并且将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通胀预期维持在1.7%不变。而贸易争端和摩擦继续成为了难以忽视的关键风险。
由此可见,尽管德拉吉表达出了对于经济前景的乐观态度,但从今年年初至今,欧元区经济的疲弱表现无法给予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绝对信心。通胀率未及欧洲央行小幅低于2%的目标水平,因此,目前仍需要维持较为宽松的刺激措施以支撑通胀率,在今年年内预计或将无法见到欧洲央行的首次加息,相比美联储“加息+缩表”的组合拳,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仍然较为宽松。
同样维持较宽松货币政策的还有英国央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欧洲央行相对谨慎的态度相比,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在9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英国央行以9比0的投票比例维持利率在0.75%不变,并且表示若经济增长符合预期,持续收紧政策将是适合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英国央行延续了“任何加息都将是渐进且有限的”表态。这意味着,尽管英国央行将今年三季度英国经济增长率预估由0.4%上调至0.5%,但脱欧谈判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贸易争端的加剧,都为英国的经济前景笼罩上了一层阴影,而这也是英国央行在8月实施10年来首次加息后暂时按兵不动的重要考量。
综上所述,全球三大重要央行的货币政策路径并不完全一致,鉴于欧元区和英国内部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因素,这导致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并未完全实施货币紧缩政策,而是选择保持了相对的宽松性。相比之下,当前,美国经济复苏前景较为乐观,经济增速、就业市场以及通胀率均处于预期轨道之中,这对美联储紧缩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支撑。因此,在今年年底前,预计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将维持相对宽松和谨慎的政策态度,而美联储则可能在12月实施年内第四次加息,三者之间的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分化状态。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