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报告:“一带一路”切实开启互利共赢进程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近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新理念与新实践”研讨会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19)》发布会(以下简称“报告”)在京举行,来自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化集团、上海报业集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国际倡议所承载的新理念及其影响,共同总结“一带一路”建设历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未来实践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启了新的合作模式,激活了各种合作机制,创造了诸多合作纪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全球化改变了各国人民的意识和对自身利益及权利的理解,尊重这些利益和权利,以全新的态度对待合作伙伴是时代的要求。平等、互利、包容正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包含的合作理念。 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一个美好的目标,开启了一个内容丰富、充满机遇、互利共赢的进程,吸引了沿线各国政府和企业的注意力,激起其合作愿望。它虽然立足于务实合作,却包含了全新的国际合作理念。同时,中国也在以身作则地践行新的合作原则。这是一个践行新理念、探索新模式、应对新挑战的中国方案。 报告表示,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提出至今,它已经成为最流行的政治词语和最热门的时代话题。它不仅成为务实合作领域的重要议题,也逐渐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议题。 这5年是“一带一路”出发的5年。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如今它已经得到中东欧、中亚、南亚、中东以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沿线国家不仅正确理解了这个倡议的内涵,而且抓住了这个倡议提供的机遇,使民族经济发展获得新的动力。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和参与共建的意愿。 报告认为,这5年是“一带一路”规划的5年。从2013年习近平提出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融通和民心相通),到2016年和2017年三部委(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和“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蓝图,“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框架日渐清晰。所谓的“三大走向”和“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既是规划的主体框架,也是倡议的具体化,其实施前景取决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建设的意愿与决心。 这5年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5年。5年的实践表明,凡是“一带一路”建设进展顺利的时候,大都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或沿线国家之间实现了发展战略对接。这种对接是利益的对接、规划的对接、投资政策的对接。正是这种对接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动力,也创造了巨大的效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国家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对接、中国和俄罗斯在能源及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战略对接以及中国和巴基斯坦发展战略的对接激发了强有力的发展动力和合作动力,效果相当显著。 这5年是“一带一路”收获的5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且成果喜人。这些成果既展现在中国发展与国际合作方面,也展现在沿线国家发展与扩大国际交流方面。互利合作的实例更是不胜枚举。截至2018年,中国已经和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已有87个成员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5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达600亿美元。这些成果带动了各国间的合作,促进了各国社会经济发展。 这5年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和践行新型合作理念的5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从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8800美元,我们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解决温饱问题发展到满怀信心地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中国的改革开放离不开与世界经济接轨,融入全球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也对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总结数十年发展经验基础上向世界提出的务实合作的中国方案。它追求的是方法上的共商、共建、共享和目标上的互利共赢。2018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充分展示了中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参与国际合作的胸怀和诚意。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