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稳步推进 为贸易全球化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当前,全球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贸易全球化遭遇“逆风”。在此艰难时刻,已经持续7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在日前取得重大进展,这对推动经济一体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上周,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下一步将启动法律文本审核工作,以便在2020年签署协定。

根据2018年数据,整体上已经结束的RCEP谈判的15个成员国人口总额达到了22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9万亿美元,出口额达到5.6万亿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资流量达到3700亿美元。这意味着,RCEP正式建成之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全球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为重重压力下的贸易全球化进程注入了新动能。

结束7年长跑 RCEP文本谈判顺利收官

RCEP谈判于2012年由东盟10个国家发起,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6个国家参加,目标是在与这些国家签署的各个“10+1”自贸协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达成一个现代的、全面的、高质量的、互惠的新的大型自贸协定。

RCEP自贸协定谈判分为文本谈判和市场准入谈判。谈判从2013年正式开始,至今历经7年。期间各国先后举行了3次领导人会议、19次部长级会议、28轮正式谈判。过程曲折,但成果显著。目前,RCEP文本谈判已经全部结束,市场准入谈判已经实质性结束,只剩下一些很少的遗留问题。领导人在声明里指示谈判团队立即启动文本的审核工作,目标是在2020年签署协定。

互利互惠 区域经济开放水平大幅提高

RCEP协议全文共20个章节,包括自贸协定基本的特征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准入以及相应的规则,其全面性可见一斑。在货物贸易方面,整个协议包含地区开放水平将达到90%以上。一般来说,高水平的自贸协定达到95%以上,水平稍微低的在80%以上。RCEP货物贸易达到90%以上,较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各国的开放水平更高。在投资方面,则采用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投资准入谈判。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份互利互惠的自贸协定。主要体现在其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领域方面都实现了利益平衡。例如,协议在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给予了老挝、缅甸、柬埔寨等最不发达国家一些过渡期的安排,包括为这些成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此外,现今的一些经济贸易发展新趋势也在协议中有所体现,如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竞争政策、政府采购、中小企业等内容。

此次RCEP谈判取得重大突破,得益于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尽管印度此次因“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暂时没有加入协定,但联合声明表示,所有RCEP成员国将通过合作,以各方满意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中方也表示,愿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与各方一道继续协商解决与印度谈判中面临的问题,欢迎印度尽早加入到协定中来。虽然稍有遗憾,但仍可以说,这份高质量的区域自贸协定,为7年的艰难谈判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坚持全球化道路 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仍是世界主流

曾经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助推器的国际贸易如今陷入低迷。这与近几年兴起的“逆全球化”风潮不无关系,多边贸易体系遭到冲击,直接带来了全球贸易量的大幅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全球全年贸易额增速将由去年的3.6%大幅下滑至今年的1.1%。

而东亚地区作为全球经济形态最为多元化的区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迥异,文化背景、政治体制不一。能够克服巨大差异,走在一起达成协议,坚持全球化道路,这说明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仍是世界主流。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讲话中,曾将经济全球化描述为是历史潮流。而“逆全球化”如回浪,偶尔的回浪不会阻挡江河之水奔流向前。

在WTO贸易谈判推进困难的背景下,区域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的重要补充,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战略研究总监黄小军博士表示:“越来越多国家想通过区域一体化对保护主义威胁进行防御,这也是一个未来趋势。长期来看,构建全球4.0时代合作机制,核心理论就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商务部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袁波也表示:“在一些发达经济体选择退出自贸协定、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当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成员的RCEP谈判取得突破,说明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依然深入人心,这将为解决经济全球化发展问题起到示范作用。”RCEP的稳步推进,不仅将助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也将为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全球合作注入新动能,对于未来全球经贸规则的制定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