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威胁,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开始行动起来,加强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共同抵御冲击,并且对协调合作始终抱有积极态度。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3月24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G7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恢复信心和经济增长,保护就业、企业和金融体系弹性。声明称,将作出必要的财政努力,助力经济迅速复苏,并建议所有国家采取行动,提供流动性支持并扩大财政规模,减轻疫情扩散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同时,G7各成员央行正采取特殊行动,实施全面货币政策措施,支持经济和金融稳定,改善金融体系流动性和整体市场功能。
与此同时,二十国集团(G20)作为全球治理和危机应对的重要平台,也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3月25日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产生严重政治、经济、社会影响。在此关键时刻,G20就新冠肺炎疫情专门举行峰会,就应对疫情蔓延、稳定世界经济进行沟通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全球政策协调正在不断推进和加强之中。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5日晚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时指出,病毒不分国界,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中方愿同包括德国在内的各方加强协调合作,发出同舟共济、团结抗疫的声音,提振国际社会信心。要兼顾当下和长远,统筹国内效应和全球影响,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稳市场、保增长,稳就业、保民生,同时推动市场开放,确保全球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
中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严防境外输入的同时,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下,正在逐步复工复产。面对日益严峻的海外疫情,中国政府在全力做好国内防控的同时,及时与各方分享经验,并力所能及地为有困难国家提供帮助,体现出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目前海外疫情仍十分严峻。世界卫生组织日前警告称,美国有可能成为新的核心疫区。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当地时间3月25日16时20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62086例,死亡案例达到869例。从经济数据来看,美国3月份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与服务业PMI均跌入萎缩区间,可见疫情已经对美国经济产生冲击。当前,美联储已经实施了包括大幅降息以及“无上限”量化宽松等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而在财政政策方面,当地时间3月25日凌晨,白宫和民主党议员表示已就2万亿美元支出议案达成一致,但两党中存在的批评声音,可能将使该议案立法进程遭遇阻碍。
而同样面临严峻疫情形势的欧洲也在积极行动。英国央行已宣布在3月26日到4月2日期间进行协议性的定期回购工具(CTRF)操作,以使金融市场在疫情危机期间能够平稳运行。德国宣布了一项规模高达7500亿欧元的一揽子救助计划,以减轻疫情给经济造成的损害,并且德国议会批准了规模为1560亿欧元的2020年补充预算。
对于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目前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疫情的发生,一方面冲击了各主要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另一方面,防疫措施的不断升级,也对全球经济、国际贸易、供应链以及物流带来负面影响。
事实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全球经济增速就已显露疲态。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全球化“逆风”本已令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全球经济承压。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等结构性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套上枷锁。而疫情的发生,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以及政策应对空间有限的担忧,市场的恐慌情绪也反映在了3月份全球金融市场的普遍下挫之中。
面对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动荡,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央行及时行动,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各国政府也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全球共同的努力下,全球股市情绪有所好转。截至3月25日,标普500指数上涨1.2%,报收于2475.56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4%,报收于21200.55点。与此同时,在刺激政策的提振下,欧洲股市也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两日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整体利率水平已降至历史低位。廉价的资金也进一步推高了各国的债务水平。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操作空间都已有所收窄。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无疑是在考验着各主要经济体政策决策者们。然而,挑战已来,没有逃避的可能,继续加强全球政策协调与合作,将成为维护全球经济、应对疫情挑战的关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3月16日撰文表示,尽管隔离和保持社交距离是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公共卫生影响的正确对策,但维护全球经济恰恰需要相反的做法。频繁接触和紧密协调是确保病毒带来的经济阵痛相对短暂的最佳药方。除货币与财政措施外,IMF建议,在监管应对措施方面,金融体系监管机构应着眼于在维护金融稳定,保持银行体系稳健以及维持经济活动方面保持平衡。“所有这些工作——从货币政策,到财政政策,再到监管政策,在以合作方式实施时最为有效。”格奥尔基耶娃强调。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