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6月23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超过900万例。相比美洲、欧洲等地区,虽然当前亚洲部分经济体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控制,或者有所反复,但总体复工复产进程较为平稳,经济受疫情的影响呈现出“先进先出”的状态。而在全球经济的复苏过程中,亚洲则具备引领复苏的可能。
根据汇丰银行环球资产管理公司的预测,逐渐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经济有望出现“√”形复苏,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则有望成为表现最好的经济体。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表示,亚太地区相对较好的一点是,中国内地、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经济体都在慢慢复苏,虽然第二波疫情仍具有不确定性,但至少可以看到经济活动在慢慢活跃起来。美国、欧洲仍处于疫情的中期阶段,相对来说,亚洲的表现更为正面。
从目前的情况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状况依然是影响经济复苏以及市场情绪的关键因素。当前,美国依然是全球疫情重灾区之一。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疫情数据,截至北京时间6月23日6时30分,美国累计确诊超过230万例。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詹姆斯·布拉德6月17日表示,尽管已有部分经济数据出现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经济已经脱离困境。詹姆斯·布拉德预计,美国经济的反弹速度将比2007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更快,但复苏的步伐仍将取决于疫情发展态势。
相比之下,亚洲地区的新冠肺炎疫情态势已有所缓和。摩根士丹利在6月16日发布的报告中提出,亚洲地区目前为止已经阻挡了广泛预期的第二波疫情。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分析认为,在全世界都可能出现第二波感染,东亚经济体总体上属于“先进先出”,积累了丰富经验,即使出现第二波疫情,总体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
然而,疫情对亚洲经济产生的负面冲击不可忽视。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将亚洲发展中经济体2020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2%下调至0.1%,经济增速或将创下196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预计,亚洲地区新兴市场以及发展中经济体2020年经济增速为1%,到2021年将大幅反弹至8.5%。尽管经济增速出现下滑,但相比发达经济体经济2020年萎缩6.1%的预期而言,仍是一个亮眼的表现。
联合国贸发会6月16日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预计2020年流入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将下降高达45%。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封锁措施和工厂停工影响了该地区的供应链和工厂的生产。企业盈利下降、全球和地区需求下滑和经济放缓,导致跨国企业推迟投资计划。”
《报告》表示,疫情将导致设在亚洲地区的外国子公司的收益再投资下降,影响未来投资。并且疫情还凸显了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作为全球生产中心的重要性。“由于来自该区域的公司面临流动资本短缺的挑战,预计对外直接投资也将下降。全球经济衰退将进一步影响流入和流出该区域的资金。亚洲的经济增长预计将停滞在零。”《报告》提出。
而在后疫情时代,亚洲地区有望在危机中迎来突围机会。博鳌亚洲论坛5月8日发布的《亚洲经济展望与一体化进程2020报告》预计,今年亚洲经济占世界比重将首次超过50%。
因此,亚洲各经济体应当携手合作,在促进本国经济复苏的同时,在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