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部分新兴市场债务货币双重风险凸显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重创了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更新的预测,预计2020年发达经济体整体将萎缩8%,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将萎缩3%,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整体经济将大幅萎缩9.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2020年至2021年GDP增长受到的累计冲击预计将超过发达经济体。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而除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排名第一的美国外,分别排在第二至第六位的巴西、印度、俄罗斯、秘鲁、智利均为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而为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开启了“货币+财政”的双重宽松模式,新兴市场经济体也不例外。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的发生加重了全球经济前景面临的不确定性,而在债务以及货币币值的双重压力下,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受到限制,新兴市场经济体债务脆弱性以及货币贬值风险越发凸显。

债务压力增加

面对疫情对全球以及国内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而为弥补大量财政支出带来的财政赤字问题,部分主要经济体的债务负担也在疫情期间不断加重。IMF表示,由于部分经济体在疫情期间出台了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预计今年全球债务占GDP之比将较4月报告的预测值上升5.1个百分点至101.5%,2021年进一步升至103.2%。而不断攀升的债务就像一个不断膨胀随时可能破裂的气球。“鉴于约40%的低收入国家已经陷入债务困境,并极有可能出现债务危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许多国家很可能需要进行债务重组。”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表示。

事实上,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债务已经出现了大幅上涨,而疫情的暴发则让本已处在危险边缘的问题进一步暴露。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分析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政府债务急剧攀升,尽管其占GDP比重仍远逊于发达经济体水平,但结构性风险更为突出。

“一是对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危机之后私人部门债务上升与财政刺激呈现出明显的同向关系,特别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和信贷比缺口在2011年至2015年间出现跃升;二是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对于国际流动性的依赖程度显著增强,其以外币计价的债务发行量相对比重为半个世纪以来的高点;三是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整体财政赤字率正处在十年来的高点,在此情形下叠加疫情冲击,财政压力尤为凸显。”程实表示。

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了一项关键风险。中国银行研究院的研究提出,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2019年符合G20债务偿还暂停倡议(DSSI)资格的73个国家的外债总额超过7000亿美元,远高于2009年的3050亿美元,而新兴市场的公司外债目前占其全部债务的近五分之一,其中超过3650亿美元将于2020年年底到期。在货币贬值、债券收益率上升、资本净流出、私人部门去杠杆、财政和经常账户赤字进一步上升的环境下,部分新兴市场公司的境外再融资难度将增加,外债负担及违约风险可能进一步上升。

货币贬值压力暂缓

在新冠肺炎疫情于3月在全球范围暴发后,一时间全球对于美元流动性的需求飙升,大量资本逃离一些新兴市场,巴西雷亚尔以及墨西哥比索等货币均出现了大幅下跌。与此同时,巴西以及南非央行等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也给本地货币带来下行压力。如何平衡好刺激政策力度与保持货币币值稳定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而宽松政策空间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不过,随着美联储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全球注入流动性,以巴西为代表的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外流以及货币贬值压力均有所缓解。与此同时,尽管美国目前包括就业在内的部分经济数据出现好转迹象,但市场对于疫情二次暴发拖累经济复苏的担忧持续对美元指数产生下行压力,当前美元指数已经从此前102的高点回落。而美元指数的下跌将有助于缓解部分新兴市场货币的贬值压力。

“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体系中,部分新兴市场高度依赖外部市场与美元融资,本就处于相对弱势。在疫情冲击下,其自身内外部脆弱性更易被放大。与此同时,部分新兴市场财政和货币政策面临更多制约,进一步刺激的空间有限,这将增加其经济复苏的难度,部分甚至可能爆发债务危机,从而引发金融市场动荡与国际政经格局的调整。”中国银行研究院表示。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