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进一步扩大 债券收益率承受下行压力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持续震荡。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之初,市场恐慌情绪迅速飙升,以美股为代表的风险资产急剧下挫。而随着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央行大幅降息,并且纷纷开启超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危机得以缓解,市场情绪逐步好转。在流动性的支撑下,美股更在收复失地后节节攀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甚至突破30000点的历史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乐观预期主要来自新冠疫苗积极的研发进展以及部分国家开始接种疫苗的利好消息。然而,当前距离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接种并且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实质性作用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尽管美股表现亮眼,但市场的避险情绪依然浓厚,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牵动市场紧张的神经。

当前风险偏好与市场避险情绪相互交织。而在避险情绪的推动下,以美国国债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债券仍是投资者选择的重要避险资产,债券价格上涨,而收益率则承受下行风险。与此同时,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以及英国央行在内的部分央行实施的大规模购债计划,进一步推动了债券收益率的下行,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进一步扩大。

避险情绪增加债券吸引力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蔓延仍是市场面临的重大风险。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已经突破1600万例,欧元区国家疫情也仍在蔓延,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面临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对疫情的担忧使投资者将更多资金投入风险较低的主权债券上,加之低利率的政策大环境影响,全球债券收益率水平不断下降,负收益率债券规模继续扩大。截至12月10日,彭博巴克莱全球负收益率债券指数的市值升至18.04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事实上,自2019年起,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便有逐渐扩张之势。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在2019年已开始放缓,地缘政治风险此起彼伏。当时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挑起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在此背景下,全球市场避险情绪不断增加,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下滑,美国国债等发达经济体债券成为重要避险资产。而随着资金涌入债券市场,美国、英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国债价格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则是国债收益率出现明显下滑。而跌入负收益率意味着投资者购买该债券时已经无法获利。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显著增加了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投资者对于美债等债券的需求也出现了与2019年类似的情况。德国、法国以及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降至负值。在欧洲国家中,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保持正值。截至12月15日,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收于-0.611%,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收于-0.371%,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收于0.260%。相比之下,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保持较高水平,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收于0.9080%。若市场避险情绪进一步加重,叠加低利率大环境的影响,全球债券收益率水平或将继续下降,负收益率债券规模也可能持续扩大。

宽松政策加剧收益率下行压力

除避险情绪推动更多资金进入全球债券市场,压低收益率外,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各主要央行实施的超常规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也是施压债券收益率的关键因素。摩根士丹利首席利率策略师霍恩巴赫(Matthew Hornbach)表示,今年美元贬值是流动性泛滥的结果,同时也是导致今年美债价格和美股价格同时出现飙升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全球经济陷入了“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在全球利率水平已经处于低位的情况下,为提振受到疫情冲击的全球以及自身经济,美联储在快速降息至零的同时,宣布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大举购债。而对欧洲央行以及日本央行这类已经将利率降至负区间的央行而言,继续降息的空间已大幅收窄。因此在促进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或将更加依赖扩大国债等资产购买的方式,在提振债券价格的同时,也对债券收益率施加了更大的下行压力。

为促进经济复苏,欧洲央行在今年3月推出了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6月,宣布扩大PEPP购买规模6000亿欧元至1.35万亿欧元,并且将购债期限延长至2021年6月底。12月,欧洲央行进一步将PEPP购买规模增加5000亿欧元至1.85万亿欧元,将期限至少延长9个月至2022年3月底。若欧洲地区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复苏风险继续加剧,该地区债券收益率或将承受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