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德国蓝皮书:中国新一轮开放政策使德国企业在华受益匪浅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随着德国联邦议会选举结果初步出炉,德国将正式进入“后默克尔时代”。

9月27日,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1)》(下称“蓝皮书”)发布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在中德经贸专题中,蓝皮书指出中国政府近年来开启了新一轮对外开放政策,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使得德国企业在华受益匪浅。海关数据显示,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从2016年到2020年连续五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

德国企业受益

201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下称“《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在2020年1月1日实施后,在合资企业股比、负面清单制度及技术转让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开放了国内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在2017年,中国政府已经在金融等领域将外资占比放宽到最高51%。德国安联集团成为第一批获益的企业,2018年11月安联获准筹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保险机构。2020年1月,安联中国正式揭牌成立。

不仅在金融领域,制造业市场的限制也基本放开,特别是汽车行业已经有明确的开放时间表: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股比限制,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2018年10月,宝马集团出资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股权,将持股比例从50%提高到75%,双方合资协议延长至2040年,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合资股比放开落地的“第一例”。同时宝马还对华晨宝马增加30亿欧元的投资,扩建沈阳生产基地和产业链。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主要在中国内地销售,而在沈阳生产的宝马iX3电动汽车,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将出口到全球市场。2020年11月,首批华晨宝马生产的iX3正式从大连港运往海外。

另一家受益的德国企业是大众集团。早在2017年12月大众就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合资成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占股50%,企业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2020年底,借助制造业开放政策,大众与江淮完成了新的合作:大众集团增资10亿欧元,获得国有企业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持有股份的50%,大众在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股份提高至75%,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大众将在合资公司中控股。同时,大众将在安徽合肥设立大众(安徽)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在2022年完成。公司将在安徽基于大众的MEB平台,生产纯电动汽车。

蓝皮书指出,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投资项目是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省湛江市建设的新型一体化基地,整合价值链上从基础化学品到消费品的上下游生产装置,总投资额高达100亿美元,是巴斯夫迄今最大的投资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2020年5月首批装置正式打桩开建,步入土建阶段,计划2022年投入运营。整体项目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生产基地,也是欧洲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这将进一步促进巴斯夫在全球化工行业销售额和地位的提升。

专家:要密切观察不确定因素或杂音

在默克尔主政的16年间,中德关系稳定发展。据新华社报道,16年间,默克尔12次到访中国,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是访华次数最多、最了解中国的西方领导人之一。

新华社报道称,9月1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央视新闻报道显示,这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主席与默克尔总理的第6次双边通话、第10次线上沟通,在默克尔即将离任的背景下具有非凡的意义。

中国原驻德大使、中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在27日《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德国对华政策的原则不会变,但随着美国因素的影响、中德之间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要警惕未来欧洲出现把经贸关系政治化等的倾向,比如审查供应链;以碳排放、碳关税为由限值中国企业的发展等。“中德间重建互信,至关重要。”他说道。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德国研究所所长郑春荣也对未来中德关系谨慎乐观。“整个国际格局没有变,欧洲不可能简单选边站,毕竟欧洲与中国有方方面面的利益维系。”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德国新政府不可能倒向美国。毕竟中德密切联系经济,在国际气候合作均绕不开中国。”郑春荣也强调,当然要警惕新政府上台后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或者杂音,这些因素对中德关系会带来多大的影响,要密切观察。

德国汉堡驻中国联络处首席代表潘桦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无论何种组阁形式,期望德国新政府都能支持中德正常的交流、支持上海与汉堡友城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