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台支持复产复工金融政策。4月1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鼓励地方金融组织支持复工复产 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若干措施》(下称《措施》)的通知和文件。
《措施》指出,对于各项监管指标优良、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小额贷款公司,经各区金融主管部门初审并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批准后,其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余额可放宽至不超过净资产的3倍,单户贷款余额上限上调为不超过注册资本的5%且不超过1000万元,允许在全市开展业务。
对于稳健经营、各项监管指标良好、积极支持复工复产的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在风险可控、底层投资人可穿透的前提下,经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审核同意后可通过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融资。
记者了解到,《措施》包括“优化政策服务,加大监管支撑力度”、“严控行业风险,推动稳健持续发展”及“主动担当作为,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三大方面,共计12条,涉及北京市内的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典当行、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及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对于小贷公司,《措施》指出,国有控股的小额贷款公司,对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年化综合实际利率原则上可下调5%至10%。鼓励非国有控股的小额贷款公司参照上述做法。
对于融资担保公司,《措施》表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业务,平均担保费率应当较2019年下降0.5个百分点,再担保公司相应降低再担保收费,对于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业务执行优惠再担保费率。提高首贷企业风险容忍度,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对创业担保贷款免收担保费。提高对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增信支持力度,通过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拓宽融资渠道。
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措施》鼓励该类公司对涉及防控医疗设备、医疗物资生产、重大技术改造、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客户,为其提供周期长、匹配度高、成本低的综合服务方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承租企业开展差异化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放宽企业资质要求,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供给精准匹配,缓解承租企业资金压力。
《措施》也鼓励典当行对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当户采取适当降费、降息、扩大当物范围,加快放款审批等措施,支持复工复产当户的资金需求;对受疫情影响出现逾期的当户,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延长还款期限,不盲目做逾期绝当处理;对因疫情造成的客户逾期酌情予以优惠减免违约金和利息。
对于商业保理企业,《措施》指出,商业保理企业应支持企业进行应收账款融资。优先支持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设备供应、药品保障的企业进行应收账款融资。缓解受疫情影响企业账期压力,推动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通过专项服务、简化审批手续、预留充足资金额度、开辟绿色通道、降低费率等方式,保障企业有效盘活应收账款;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采取延长账期,减免相关费用等措施,缓解企业还款压力。
至于地方交易场所,《措施》要求,北京产权交易所要做好“产业链共享云平台”的运营、宣传、服务工作,扩大产业链共享云平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各类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产业链供需对接服务、在线提交供需信息、在线搜索供给方和需求方、查看跟踪信息状态、成交结算等在线服务并积极探索融资功能。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期间,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对符合条件的承担抗击疫情工作的企业所发行的应收账款债权融资计划、供应链债权融资计划业务免收服务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免收发行服务费;降低应收账款债权融资计划服务费率50%,降低供应链债权融资计划服务费率40%,降低现场簿记发行服务费20%。
而对于区域性股权市场,《措施》指出,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措施。搭建私募股权二级交易平台,推动私募股权基金的接续投资和发展,进一步壮大创新创业资本。优化审核服务流程,鼓励线上办理业务,开展线上综合金融服务。优化信息披露服务,适当延长中小微企业年度报告报送时间。提供中小微企业融资备案绿色通道,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可转债发行“绿色通道”服务。对在支持疫区建设、捐赠财物方面贡献突出的中小微企业会员机构,减免其会员费用。
此外,《措施》还鼓励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重点关注并主动对接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多方联动,提供债务重组、流动性支持等金融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盘活不良资产。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