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夏季达沃斯现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有哪些问题出现?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用稳定性来战胜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要在变化中用稳定性、用适应人类文明发展前景的创造性,来应对不确定性。
在致辞中,李克强用“青山”比喻世界的稳定性、人类的可持续性、人类文明的不可间断性;用“薄雾”比喻世界存在不确定性不稳定的因素。
李克强表示,现在世界经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继续发展,特别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催生着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新的业态,人类在过去任何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当中,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更多的机遇,但与此同时,逆全球化的声音在抬头。当前世界经济有回暖迹象,但并不稳定。经济复苏的动力仍然不足,尤其是结构性的问题更加凸显,地缘政治的风险还有所上升。
李克强强调:“用中国话讲,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够用稳定性来战胜不确定性。当然,我们这个稳定性是在创新和变化当中持续增强。”
不能拿“地不平”为理由
我们不能因为走路崴了脚,就怪地不平,不再往前走了。
李克强表示,在全球化面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全球化本身,因为全球化是给所有的人、所有国家提供机遇,但是如果准备不足,适应不够,那么就可能发生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走路崴了脚,就怪地不平,不再往前走了。而是应该更好适应和引导经济全球化,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改革和完善国际经贸规则,以保障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稳增长”即“保就业”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中,中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平稳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包容性不断增强。我们首先坚持把就业置于发展优先位置,因为就业是包容性增长的根本。没有比较充分的就业,就谈不上包容性增长,增加收入、创造社会财富就成为无本之木。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1300万左右大中专毕业生,还有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转移。
所以我们把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关键指标放在就业上,我们提出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我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扩大就业,创造就业岗位,而且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个人稳定就业。
过去几年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这四年来新增城镇就业5000多万人,所以有与世界经济论坛相关的国际权威机构,在进行多项经济指标评估当中,把中国的就业表现列在世界各国的第一位。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中国的人口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确在就业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
双创就是要“八仙过海”
对于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能够保持比较充分的就业,这本身就是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内容。就业的渠道要开辟,就业的岗位要增加,就必须扩大全社会创业创新的参与度,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也是当代中国创业创新的特征。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颁布了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已经列第22位,比2013年上升13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我们的创业创新,不仅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有条件去创造就业的岗位,去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而且它让人民普遍受益。我们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比如像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都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方式,促进了其健康发展。这不仅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就业岗位,而且便利了群众生活,在去年城镇新增就业中,新动能的贡献率占70%左右。
鼓励外资利润留境内投资 也保证不会限制
“如果把新增的利润在中国进行再投资,一定会创造更加丰厚的利润。” 李克强表示:“你们可以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但是我相信长期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你们会感到这里是最佳的投资之地。”
李克强表示,中国对所有在华注册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外资企业在华利润留在境内投资,并透露正在试点一个窗口办理企业登记且限时办结,以方便外资在中国办企业。
他再次强调,外资企业的利润,只要在中国取得,都可以按照其意愿自由进出而不会有任何限制。
李克强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日益开放,给世界各国会带来更多机遇,将继续是最富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他表示支持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并希望外资能投向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因为那里的潜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