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部门发文规范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和全国工商联18日对外发布《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从五个方面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活动进行了引导和规范:一是完善经营管理体系。民营企业要建立健全境外投资决策、授权管理、财务管理等内部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合规诚信经营。民营企业及其境外分支机构要认真履行国内外相关手续,开展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三是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热心公益事业,增进文化交流,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企业形象。四是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倡导民营企业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遵守东道国环保法规,履行环保责任和相关法律义务。五是加强境外风险防控。民营企业要加强全面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境外安全保障措施,做好安全事故处理。
2.京津冀加快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雄安新区打造创新高地
近日,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办首次联合制定发布《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初步明确了“2+4+46”个平台建设格局,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和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未来,三地将联合引导相关创新资源和转移产业向这些平台集中。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4.中企今年密集海外发债1800亿美元
中资企业海外发债再次迎来高峰。彭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资企业海外发行美元债约1800亿美元,较去年增七成,创下历史新高。业内人士预计,中企海外发债规模明年有望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或达到2000亿美元。从今年海外发债的中资企业类型来看,除了长期以来的发债大户央企之外,房地产企业和城投类企业也占据重要一席。Wind数据显示,今年房企海外债发行数量已达74只,实际发行规模超过366.58亿美元,继续刷新历史高位,且较过去两年发行总和增逾99.4%。
5.国务院部署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部署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针对当前涉农资金多头管理、交叉重复、使用分散等问题,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意见》明确,到2018年,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内涉农专项转移支付的统筹整合。到2019年,基本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间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的分类统筹整合。到2020年,构建形成农业发展领域权责匹配、相互协调、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并根据农业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以及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适时调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