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央行:欧元区需要新的财政工具应对危机
欧洲央行总裁德拉吉近期表示,欧元区需要一个全新的统一“财政工具”,以在未来金融市场遭受冲击时保持成员国的凝聚力。德拉吉没有详细说明这项提议,他承认,“从概念上讲设计这样的工具并不容易”,原因包括欧盟对政府融资的规定。德拉吉称,欧元区国家公民信任欧元,但强调其必须带来其承诺的利益。
2.234只A股纳入MSCI 被动流入资金将超千亿
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5时,美国明晟公司(MSCI)公布半年度指数调整结果显示,其中,MSCI中国A股指数中将增加11只A股,剔除9只A股,而MSCI调整名单中共有234家A股公司入围,今年6月1日起生效。机构预测,纳入生效后,包括硬性跟踪和参考跟踪的被动跟踪基金资金总规模将超千亿元人民币,若将来A股按照100%纳入,则总体或带来3000亿美元的增量资金,约2万亿元人民币。
3.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正式签署经贸合作协定
在5月17日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经济论坛期间,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与欧亚经济委员会执委会主席萨尔基相及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该协定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在经贸方面首次达成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标志着中国与该联盟及其成员国经贸合作从项目带动进入制度引领的新阶段,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4.美企渴望参与“一带一路” 中美商定11月继续谈
第十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5月15~16日在京举行,除了目前备受瞩目的中美经贸议题外,“一带一路”及第三方市场合作和数字经济,成为了来自通讯、医疗、金融、数据、科技制造、能源、农业等不同领域的中美工商领袖,共同探寻广阔合作前景的两个议题。双方约定,今年11月在美国召开的第十一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将聚焦“一带一路”,将共同携手做好“一带一路”。
5.美通胀率回暖佐证全球经济复苏趋势 政策外溢效应仍需关注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近期,美国的通胀率终于出现了明显回升,这势必令美联储渐进加息的货币政策路线更加坚定。此外,伴随着通胀率的回暖,美联储主动收紧货币政策或将对全球经济以及其他经济体产生外溢效应。并且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美国税改以及愈演愈烈的中东地区风险,均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