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商投资法草案: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
外商投资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有望替代早年制定的“外资三法”成为外商投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为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草案明确,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明确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同等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制定与外商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应听取外商投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与外商投资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司法判决应当依法及时公布。
2.社科院:预计今年GDP增长6.6%左右,经济不会硬着陆
中国社科院所属多家机构24日发布中国经济形势报告,报告预测称,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6.6%左右,延续总体平稳的健康发展态势。2018~2019年中国经济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3.中国调整部分进出口关税 94项商品不再征收出口关税
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为适应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促进能源资源产业的结构调整、提质增效,自2019年1月1日起,对化肥、磷灰石、铁矿砂、矿渣、煤焦油、木浆等94项商品不再征收出口关税。
4.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22倍 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上升
国务院新闻办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马正其介绍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40年来,中国市场主体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9万户,增长到2018年11月底的1.09亿户,增长了222倍。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46位,较去年上升32位,较2013年上升了50个位次,中国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5.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稳健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央行官网27日发布公告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四季度例会于26日召开。会议按惯例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部署下一步货币政策。本次例会首次提出要推动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之间形成三角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