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MF再度下调全球增速预测,中国增长预期不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21日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WEO),以“全球扩张趋弱”为题,分别下调2019、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0.2和0.1个百分点至3.5%和3.6%,这也是继去年10月IMF两年内首次调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之后的再度下调。融资环境收紧、贸易不确定性、英国“硬脱欧”等风险等都被认为是经济下行的触发因素。
2.美国税改引发全球投资变革 去年中国高端制业外资流入显著增长
2018年,由于年初美国税改引发的变革,导致全球FDI(外国直接投资)跌入谷底;但伴随美国跨国公司海外收益回流高峰逐步减弱,2019年全球FDI可望回升,但升势脆弱。2018年,中国吸引外资规模,仍然达到全球第二的水平,中国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业的外资流入显著增长。
3.中国经济“年报”提振世界经济增长信心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翻开中国经济“年报”,面对稳中有变的挑战,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成绩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不仅保持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也提振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4.“一带一路”:助力国际旅游合作深化
自从2013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以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和交流互鉴为特征的沿线国家旅游领域合作成为热点,直接表现是旅游市场规模巨大,旅游交往密切,合作成效显著。中国不仅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成为推动全球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资料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赴中国的游客由2013年的903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1064万人次;中国出境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游客由2013年的1549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741万人次。2017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1234亿美元,其中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的份额占16.88%。
5.俄外长年度记者会:中俄双边贸易潜力无限
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1~11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97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贸易增速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一,中国继续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俄罗斯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尽管尚无去年12月的完整数据,但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中旬,中俄贸易额已经突破了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在日前举行的俄罗斯外交部长年度记者会上,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中俄双边贸易额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远远还没有达到极限,中俄双边贸易潜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