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齐监管“最后一块拼图” 金融控股公司迎来全方位监管时代
近年来,一些经营经验少、风险管理能力差甚至别有用心的机构一拥而上布局金融控股公司,滋生了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公司财务乃至违法犯罪等一系列风险,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必须加以清理规范。7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就《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8月24日。《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监管的“最后一块拼图”即将补齐,一直以来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的金融控股公司将被正式纳入监管。
2.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达1961家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共有1961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中,923家通过结算代理模式入市,较去年年末增长了149家;1038家通过“债券通”模式入市,较去年年末增长了535家。境外非法人产品仍为主要入市机构类型,上半年通过结算代理模式和“债券通”模式入市的非法人产品分别为142家和522家。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交易2.1万亿元,交易量环比增长36%,同比增长31%,占同期现券市场总成交量的2%,其中,买入债券1.3万亿元,卖出0.8万亿元,净买入0.5万亿元。通过结算代理模式达成1.3万亿元,通过“债券通”模式达成0.8万亿元,分别净买入3605亿元和1853亿元。
3.外汇储备运营首亮成绩单 2005年至2014年年均收益率3.68%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8)》(下称《年报》),首次披露了外汇储备经营业绩、货币结构等数据,并介绍了外汇储备的投资理念、风险管理、全球化经营平台等情况。《年报》显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储备实施分散化投资,实现了稳定收益,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平均收益率为3.68%。截至2014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58%,非美元占比42%。
4.统计局: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同比增长28.7%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比上年增长28.7%。为动态监测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变动情况,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监测制度》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定基指数方法,测算了2015~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据测算,以2014年为100,2015~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23.5、156.7、210.1和270.3,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6.9%、34.1%和28.7%,持续较快增长势头。
5.中央政治局会议:营商环境需改善 投资转向新基建
积极做好“六稳”工作,稳投资是重要方面。今年上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经历了峰回路转的局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制造业投资增速从去年底的9.5%一路下滑至2.5%,直到近两个月才逐渐企稳回暖。制造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最高,却出现如此快速的下滑,引起市场担忧。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要求,下半年要稳定制造业投资。
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是构成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大主要部分。政治局会议提出推进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这被市场人士称为“新基建”,以与传统的“铁公基”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