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东盟:共建金融开放门户 共享金融合作未来
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利益相融,双方经贸和金融合作互补性强,正在携手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今年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开局之年,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东盟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总值为2.74万亿元,增长11.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6%。
2.“超级央行日”引发降息潮 充裕流动性席卷金融市场
9月19日(北京时间)可谓“超级央行日”,全球多家央行同时在这一天公布了最新利率决议,不仅包括美国、日本、瑞士、挪威等发达经济体,还包括巴西、沙特、阿联酋、印尼等新兴经济体。上述经济体央行的利率行动,主旋律就是“降”。除了挪威央行小幅上调利率,日本、瑞士、英国等本就处于利率区间低位的经济体央行“按兵不动”外,大部分央行均宣布下调利率。自美联储打响了降息“第一枪”后,先有巴西、沙特、约旦、阿联酋央行“跑步跟进”,后有印尼央行进行接力。全球央行开闸放水形成的流动性充裕再一次席卷市场。
3.“一带一路”成果日渐丰硕 中国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不仅自身取得了巨大发展,还在不断通过区域合作与各方实现共同繁荣发展。70年来,中国积极加强周边交往,参与二十国集团、东盟与中日韩、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相关全球和区域合作机制,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各方通过区域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其中,“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当代延续,作为与沿线国家实现共同繁荣的中国方案,备受各方瞩目。六年来,这一倡议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随着重点项目不断落地,互联互通成果日渐丰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感受到这一互利共赢理念和实践带来的红利。
4.博鳌亚洲论坛发布报告:聚焦“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经验
9月24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于北京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联合发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案例研究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污染治理、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金融六个方面,选取了来自十多个国家的成功案例,总结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经验。这也是博鳌亚洲论坛首次就广义发展议题发布研究报告。
5.中国对全球增长贡献率升至28.1% 对外直接投资跃居全球第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不久前公布了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再度上升三位,居第14位。自200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该指数以来,高度发达经济体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016年中国首次进入榜单25强,三年后跨入15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对此解读称:这个排名持续4年往上走,说明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在各个方面被国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