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季度债券市场共发行债券12万亿元
2020年一季度,我国债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债券市场共发行债券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余额为1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和净融资规模同比明显增加,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情况进一步改善。2020年一季度,公司信用类债券共发行3万亿元,同比增长35%;净融资规模超1.7万亿元,同比多增8000多亿元;发行量与净融资规模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与此同时,一季度民营企业发债约2100亿元,同比增长50%;净融资规模约930亿元,创近三年来新高。
2.三周两次定向降准 支持实体经济被放至更突出位置
央行4月3日称,决定对中小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到位,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而上一次央行宣布定向降准,则是在时间相隔不远的3月13日。与以往不同的是,“价格”措施同时被使用——4月7日起,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至0.35%,鼓励银行把资金用于利率水平更高的信贷投放、债券投资。由此可以看出,伴随着全产业链的复工复产,稳健货币政策开始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3.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8年来首破2.5% 国债期货集体创历史收盘新高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直被认为是中长期资金的定价中枢。今年年初,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3%附近,此后随着央行降准与调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水平而急转直下。4月8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002年以来再度跌穿2.5%关口,十年期国债活跃券190015收益率已经跌至2.4675%;当日中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4824%。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政策宽松的预期是造成此次债券牛市的核心逻辑。
4.3月末外储3.06万亿美元 全年有望保持稳定
4月7日,国家外汇局公布的3月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606亿美元,较年初下降473亿美元,降幅为1.5%。此前,2月环比下降88亿美元。虽然3月外汇变动较大,但随着近期全球金融市场企稳,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外储仍有望保持总体平稳基调,守住3万亿美元关口并无太大压力。
5.瞄准“一核一城三带两区”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15年规划定调
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终于定调了。4月9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称要按照首都“四个文化”(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基本格局,以及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在2035年实现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文化消费贡献度显著提升、代表国家文化走出去的龙头地位更加巩固等多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