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分新兴市场债务货币双重风险凸显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重创了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更新的预测,预计2020年发达经济体整体将萎缩8%,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将萎缩3%,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整体经济将大幅萎缩9.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2020年至2021年GDP增长受到的累计冲击预计将超过发达经济体。
为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开启了“货币+财政”的双重宽松模式,新兴市场经济体也不例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的发生加重了全球经济前景面临的不确定性,而在债务以及货币币值的双重压力下,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受到限制,新兴市场经济体债务脆弱性以及货币贬值风险越发凸显。
2.欧盟就7500亿欧元复苏基金达成协议 意大利受益最大
当地时间7月21日早间,经过五天的马拉松式谈判,欧盟领导人就总额达7500亿欧元的欧洲复苏基金达成协议。据悉,欧洲复苏基金包括3900亿欧元的无偿赠款和3600亿欧元的低息贷款,用于资助成员国疫后重建。最新协议显示,70%的无偿赠款将于2021~2022年发放,剩余部分将于2023年发放。南欧与东欧国家是欧洲复苏基金的受益者。其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意大利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据初步估算,意大利将获得820亿欧元的无偿赠款和1270亿欧元的低息贷款。
3.疫情下中国自贸朋友圈持续扩大,更多柬埔寨水果将入华
中柬双方近期共同宣布完成中国—柬埔寨自由贸易协定(下称“中柬自贸协定”)谈判。7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根据两国领导人共识,双方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并很快达成一致,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政治互信和深厚的合作基础。该协议覆盖“一带一路”倡议合作、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经济技术合作、电子商务等广泛领域,进一步开放双边贸易、促进投资,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切实利益和发展机遇。根据柬埔寨方面的预期,在协议达成后,柬埔寨对华出口将增加20%以上。
4.全球投资并购市场“危中有机” 中国上半年对外投资有亮点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全球经济的增长节奏,金融市场也遭遇沉重打击,波动性显著增强。联合国贸发会在《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中预计,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将在2019年1.54万亿美元的基础上下降近40%。而这也将使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自2005年以来首次低于1万亿美元。预计2021年,外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减少5%至10%,并在2022年开始出现复苏。
报告提出,通过观察前50大交易可以发现,与一季度相比,交易发生了区域性转变。一季度,前50大交易中有24项交易收购方是美国公司,只有一项交易涉及中国收购方。二季度,前50大交易中美国收购方占17项交易,中国收购方占11项交易。日本和韩国主导的并购交易也有类似的上升趋势,这表明那些较快走出封锁或更有效管理疫情的国家的企业得以脱颖而出。
5.阿根廷期待通过进博会把握更多对华合作机遇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阿根廷线上推介会7月22日通过视频连线举行,超过300家阿根廷外贸企业参加活动。阿方与会人员高度期待通过进博会与中国建立更多投资和贸易合作渠道,把握机遇推动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本次活动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和中国工商银行运用“非接触”“云招商”的方式,首次在拉美进行有关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