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德欧领导人会晤,致力于年内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
中欧双方对于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的预期都在升温。据外交部网站信息,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9月14日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中德欧领导人会晤。会晤将以视频方式举行。当地时间11日,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就即将举行的中德欧领导人会晤举办媒体专场吹风会,并在会上指出,中欧投资协定是双方高度重视的一项双边议程,已谈了好几年,近两年来谈判进程加速。
2.联合国发布中非发展基金案例专刊 高度评价中非投资合作成果
9月11日,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与中非发展基金联合发布《南南合作在行动-投资合作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中非发展基金案例专刊(以下简称“专刊”)。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南南办主任豪尔赫·切迪克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南南投资合作的举措”,“中非发展基金是最重要的中非合作机制之一”,“中非发展基金在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令我印象深刻”,“希望通过本报告,国际社会能更好地了解中非合作与投资”,“推广中非发展基金的良好实践和经验,倡导南南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3.经合组织:中国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实现二季度经济正增长国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14日发布报告说,各国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限制措施,对第二季度经济活动产生严重影响。二十国集团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出现史无前例的下跌,中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公报显示,中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上涨11.5%,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复苏。除中国之外的19个国家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平均环比下降11.8%,其中印度跌幅最大,为25.2%。
4.中欧签署地理标志协定,安溪铁观音、五常大米等立获欧盟保护
9月1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与德国驻华大使葛策、欧盟驻华大使郁白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下称“协定”)。该协定谈判于2011年启动,共历时8年。2019年底,中欧双方宣布结束谈判。据悉,该《协定》包括十四条和七个附录,主要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规则和地理标志互认清单等内容。协定纳入双方共550个地理标志(各275个),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
5.亚行:发展中亚洲经济将出现近60年来首次萎缩 唯中国正增长
9月15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报告《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报告称,新冠疫情将导致发展中亚洲2020年经济出现近60年来首次萎缩,萎缩幅度为0.7%。预计该地区四分之三的经济体今年将会出现萎缩, 但中国是唯一的例外,将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预计增幅为1.8%,2021年增幅将扩大至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