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经济或疲弱复苏 中日经贸合作更趋活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作为出口拉动型经济体的日本,更是深受打击。1月29日,日本总务省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日本平均完全失业率比上一年上升0.4个百分点至2.8%,这是日本失业率11年来首次上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日本央行的最新预测,日本经济或将在2021年疲弱复苏,经济增速或将在3%左右。2020年11月15日,包括中日韩在内的多个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也为后安倍时代推动中日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展开,中日在新材料、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合作颇具潜力。
2.中国连续第12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1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2020年贸易总额为1.777万亿林吉特(1美元约合4林吉特),较2019年减少3.6%。2020年,中国连续第12年成为马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同时是马最大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
3.2020年中国发行人海外发债创新高 花旗预计今年规模还将扩张
“过去十年,从2010年第一笔央企走向美元债券市场之后,中国发行人在海外的美元债券发展非常迅速,占亚洲发行量的比例不断地提升,到最近占65%的发行量,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日前,花旗亚洲债券资本市场、贷款与收购融资部的负责人在媒体交流会中分享了对中国发行人参与海外债券市场的看法。据花旗方面透露,2020年整个亚洲的债券发行量超过340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65%,大概2200亿美元。而对比十年前,2010年整个亚洲的债券发行量只有700亿美元,那时中国的发行量只占亚洲的20%左右。
4.穆迪:预计2021年亚太区违约率将降低
4日,据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一份报告显示,在亚洲经济复苏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持续的基础情景下,预计2021年底亚太区高收益非金融企业违约率为3.6%,低于2020年的7.3%。报告还指出,各国央行将可能维持低利率,直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等目标出现明显向好迹象。虽然这些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支持企业流动性,但随着银行和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和规避风险,信用质量较弱的民企可能会难以获得融资渠道。
5.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额首超千亿美元
商务部信息显示,2020年,我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额达到1034.5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增长8.4%,高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增幅和中欧贸易的增幅。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4日在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自2012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我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年均增速8%,是我国对外贸易增速的三倍以上,是我国与欧盟贸易增速的两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