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碳中和目标国家和地区达66个 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即便全球新冠疫情的阴霾仍未完全消散,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却在不断继续。11月份以来,更多国家推进气候保护进程,全球掀起碳中和热潮。近两周,以色列、越南、印度、尼日利亚、泰国相继宣布碳中和目标,使全球制定碳中和目标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扩展到66个。
2.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贸易规模30年扩大了85倍
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上午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中国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6846亿美元,商务部此前介绍,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30年间扩大了85倍。尽管受到了疫情影响,但在2020年双边贸易额仍逆势增长,东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与东盟实现了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突破。
3.《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智利正式生效
智利外交部23日发布公报宣布,《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今年8月通过智利议会批准程序后,当天在该国正式生效。DEPA由新加坡、智利和新西兰于2020年6月共同签署,今年1月在新加坡和新西兰生效。该协定涵盖商业和贸易便利化、数据问题、新兴趋势和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合作等16个模块,对国际数字经济活动和交流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则安排。
4.报告显示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意愿增强
伦敦金融城和中国人民银行欧洲代表处25日联合发布的《伦敦人民币业务季报》显示,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意愿增强,英国人民币存款大幅增加。报告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伦敦人民币存款余额达885亿元,创历史新高,较一季度末增长23.3%,较去年同期增长19.2%,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意愿增强。报告还显示,英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人民币即期外汇交易中心、第二大离岸人民币支付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