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币成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 实体经济相关跨境结算量较快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延续增长态势。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0%,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跨境收支总体平衡,全年累计净流入4044.7亿元。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至3.2%,创历史新高。
2.央行: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适时启动试验区升级扩容
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发文称,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3.《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中国排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当地时间9月29日发布《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结果显示,中国排名第11,较去年再上升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位居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中国在报告中9项细分指标排名全球第一。创新投入方面,国内市场规模,提供正规培训的公司占比,阅读、数学和科学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量表等3个细分指标排名第一。创新产出方面,本国人专利申请量、本国人实用新型申请量、本国人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本国人商标申请量、劳动力产值增长、创意产品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等6个细分指标排名第一。
4.发行超2000亿元 绿色金融债规模持续扩大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市场投融资热度持续升温。截至9月29日,今年以来银行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规模已超200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同时,中小银行也纷纷加入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大军。业内人士预计,在政策提振下,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或持续扩大,产品将不断丰富,创新力度也将不断加强。
5.十年间大城崛起:24城进入GDP万亿俱乐部,6城突破2万亿
9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 城市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二》(下称《报告》)显示,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611713亿元(现价,下同),而2012年仅有327382亿元。报告还显示,十八大以来,GDP万亿俱乐部不断扩容,2012年中国万亿GDP城市仅有7个,上海成为第一个GDP超过2万亿的城市;2021年中国万亿GDP城市增至24个,有6个城市GDP突破2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