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今年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报告显示,今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报告介绍,2022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货币政策调控,在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同时,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在保持融资总量合理充裕的同时,金融系统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7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6.3%。此外,金融系统还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披露,截至2022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授信户数超过5389万户,同比增长31.7%。
2.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报告明确,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牢牢抓住数字技术发展主动权,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先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报告显示,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还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
3.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发布 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据商务部网站28日消息,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于当日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下称《鼓励目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版《鼓励目录》延续了2020年版的结构,包括两部分:一是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下称全国目录),适用于全国;二是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下称中西部目录),适用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海南省。与2020年版相比,《鼓励目录》总条目1474条,增加239条,修改167条。其中,全国目录共519条,增加39条、修改85条;中西部目录共955条,增加200条、修改82条。
4.九部门攻坚“碳计量” 将成立技术委员会
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10月31日对外公布。《实施方案》提出,到2060年,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管理效能更加突出、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引领国际的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
5.生态环境部:做好全国碳市场2021和2022年度配额分配
11月3日,生态环境部就《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此举旨在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年与2022年度配额分配工作。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方案》中配额分配基准值较2019年至2020年的下降幅度,与相应的发电行业碳排放强度核算结果下降幅度吻合,体现了积极稳妥推进发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导向。